冀中矿建勘察设计院(天津)有限公司
服务热线022-88717376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关于我们
  • 业务领域
  • 经典案例
  • 新闻资讯
    • 公司新闻
    • 行业资讯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关于我们
  • 业务领域
  • 经典案例
  • 新闻资讯
    • 公司新闻
    • 行业资讯
  • 联系我们

新闻资讯

  • 公司新闻
  • 行业资讯

行业资讯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资讯 >

大港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洪水影响评价

发布日期:2024-09-27浏览量:0

大港500千伏输变电工程(以下简称“该工程”)跨越沙井子行洪道蓄滞洪区以及子牙新河、兴济夹道、北排河、沧浪渠、子牙新河海口枢纽、青静黄排水渠和海堤等河渠堤防的总体布置。即: 

工程拟建输电线路采用架空方式,在天津市大港区沙井子行洪道蓄滞洪区内新建T1至T46杆塔(含三次跨越兴济夹道)至子牙新河左堤外侧,向东南新建T47至T56杆塔第一次跨越子牙新河和北排河,在北排河南侧新建T59至T60、T67至T68杆塔两次跨越沧浪渠,向东北沿北排河和沧浪渠之间新建T69至T95杆塔,再新建T96至T97杆塔第二次跨越北排河,之后沿子牙新河右堤外侧新建T98至T101杆塔,向北新建T101至T111杆塔第二次跨越子牙新河及其海口枢纽,再在青静黄挡潮闸下游侧新建T112至T113杆塔一档跨越青静黄排水渠河口和海堤进入沙井子行洪道蓄滞洪区,在蓄滞洪区内新建T111至T120共10座杆塔。 

(一)跨越沙井子行洪道蓄滞洪区和兴济夹道 

1.工程在沙井子行洪道蓄滞洪区布置有57基杆塔(T1至T46、T111至T120)。新建T1至T46区段全长18.77千米,T111至T121区段全长4340米,新建T46至T47杆塔一档跨越蓄滞洪区南围堤(即子牙新河左堤,对应桩号122+540),线路导线距设计堤顶最小距离16.86米;T46杆塔距子牙新河左堤外堤脚垂直距离173米,T47杆塔距子牙新河左堤内堤脚垂直距离350米。新建T110至T111杆塔一档跨越蓄滞洪区东南围堤(即子牙新河防潮闸下游730米左岸边线),线路导线距岸顶最小距离46.34米;T111杆塔距子牙新河河口左岸外边线垂直距离48米,T110杆塔距子牙新河河口左岸内边线垂直距离568米。 

蓄滞洪区内线路导线最低点高程为19.50米(1985国家高程基准,下同),距现状地面最小距离为14.59米。蓄滞洪区内,灌注桩露头高于现状地面0.5米至1.30米,带承台的灌注桩承台顶均设于地面以下2.1米。 

2.工程三次跨越兴济夹道均位于沙井子行洪道蓄滞洪区内: 

第一次跨越兴济夹道采用一档跨越(T3至T4),档距366米,线路与河道水流方向交角88度,对应兴济夹道桩号18+650。新建T3和T4杆塔距兴济夹道左、右岸上口线垂直距离分别为150米和100米,导线距兴济夹道左、右岸顶最小垂直距离分别为19.21米和20.20米,河道内导线最低点高程为23.74米。 

第二次跨越兴济夹道采用一档跨越(T10至T11),档距469米,线路与河道水流方向交角60度,对应兴济夹道桩号15+500。新建T11和T10杆塔距兴济夹道左、右岸上口线垂直距离分别为260米和81米,导线距兴济夹道左、右岸顶最小距离分别为22.20米和25.60米,河道内导线最低点高程为25.12米。 

第三次跨越兴济夹道采用一档跨越(T23至T24),档距682米,线路与河道水流方向交角74度,对应兴济夹道桩号12+900。新建T23和T24杆塔距兴济夹道左、右岸外边线垂直距离分别为126米和461米,导线距兴济夹道左、右岸顶最小距离分别为25.54米和23.01米,河道内导线最低点高程为21.52米。 

(二)跨越子牙新河 

1.第一次跨越子牙新河采用十档跨越(T46至T56),区段全长4583米,线路与河道水流方向交角64度。其中新建T46至T47跨越子牙新河左堤、主槽及南小堤,对应子牙新河左堤桩号122+540、主槽及南小堤桩号122+667,T46杆塔距子牙新河左堤外堤脚垂直距离173米,T47杆塔距南小堤外堤脚垂直距离15米。导线距子牙新河左堤设计堤顶、南小堤现状堤顶最小距离分别为16.86米和45.41米。新建T55至T56跨越子牙新河右堤,对应子牙新河右堤桩号125+440,T55和T56杆塔距右堤内、外堤脚垂直距离分别为113米和290米,导线距子牙新河右堤设计堤顶垂直距离15.20米。工程在子牙新河右滩地内新建T47至T55共9基杆塔,杆塔基础高于现状河道滩地0.5米,该9基杆塔间导线最低点高程为17.83米。 

2.第二次跨越子牙新河采用十档跨越,T101至T111区段全长4201米,线路与河道水流方向交角88度。新建T97至T101杆塔在子牙新河右堤外侧沿堤线布置,塔基边缘距现状(规划)右堤外堤脚最小垂直距离32(31)米,T101和T102位于津歧公路上游侧,T103至T111位于津歧公路下游侧。其中,T101至T102跨越子牙新河右堤,对应子牙新河右堤桩号143+030,T102杆塔距右堤内堤脚垂直距离60米,导线距子牙新河右堤设计堤顶垂直距离31.29米。新建T110至T111跨越子牙新河河口左岸,位于津岐公路下游315米,T110塔基边缘距河口左岸内边线垂直距离568米,T111塔基边缘距左岸外边线垂直距离48米,导线距现状岸顶垂直距离46.34米。工程在子牙新河河道内新建T102至T110共9基杆塔,该9基杆塔间导线最低点高程为20.03米。 

工程两次跨越子牙新河在津歧公路以上河道右滩地内新建的T47至T55、T102共10基杆塔中,仅T48、T51和T55为承台基础,承台顶高程均位于地面以下2.1米。工程两次跨越子牙新河在津歧公路以下河道右滩地内新建T103至T110共8基杆塔,杆塔均为高桩承台基础,承台的台面底高程均为4.83米。 

(三)跨越北排河 

1.第一次跨越北排河采用一档跨越(T55至T56),档距576米,线路与河道水流方向交角62度,对应北排河桩号17+000。新建T55和T56杆塔距北排河左、右堤外堤脚垂直距离分别为113米和50米,导线距北排河左、右堤堤顶最小距离分别为15.20米和26.82米,河道内导线最低点高程为18.37米。 

2.第二次跨越北排河采用一档跨越(T96至T97),档距501米,线路与河道水流方向交角60度,对应北排河桩号1+250。新建T97和T96杆塔距河道左、右岸外边线垂直距离分别为100米和35米,导线距北排河左、右岸顶最小距离分别为18.17米和24.30米,河道内导线最低点高程为20.72米。 

(四)跨越沧浪渠 

1.第一次跨越沧浪渠采用一档跨越(T59至T60),档距470米,线路与河道水流方向交角62度,对应沧浪渠桩号10+606。新建T59和T60杆塔距沧浪渠左、右堤外堤脚垂直距离分别为120米和156米,导线距沧浪渠左、右堤堤顶最小距离分别为18.36米和16.34米,河道内导线最低点高程为19.90米。 

2.第二次跨越沧浪渠采用一档跨越(T67至T68),档距405米,线路与河道水流方向交角66度,对应沧浪渠桩号13+106。新建T68和T67杆塔距沧浪渠左、右堤外堤脚垂直距离分别为70米和136米,导线距沧浪渠左、右堤堤顶最小距离分别为16.35米和14.79米,河道内导线最低点高程为19.61米。 

(五)跨越青静黄排水渠 

工程跨越青静黄排水渠位于青静黄排水渠挡潮闸下游660米,采用一档跨越(T112至T113),档距543米,线路与水流方向夹角80度。新建T113和T112杆塔距青静黄排水渠河口现状左右岸外边线垂直距离分别为250米和26米,导线距青静黄排水渠左、右岸顶最小距离分别为19.20米和40.35米,河道内导线最低点高程为23.75米。 

(六)跨越海口枢纽 

工程跨越子牙新河海口枢纽涉河塔位为新建T102至T113共12基杆塔,线路总长5千米,自南向北先后跨越滩地泄洪闸、滩地挡潮埝、子牙新河主槽挡潮闸和青静黄排水渠挡潮闸。 

1.跨越滩地泄洪闸(16孔闸) 

工程新建T104至T105杆塔一档跨越滩地泄洪闸,跨越档距405米,跨越处位于挡潮闸下游250米,跨越处T104和T105塔基边缘距水闸中心线距离分别为202米和187米,导线最低点高程24.03米。 

2.跨越子牙新河主槽挡潮闸 

工程新建T110至T111杆塔一档跨越子牙新河挡潮闸,跨越档距650米,跨越处位于挡潮闸下游240米,T110和T111塔基边缘距水闸中心线分别为313米和316米。导线距河口左、右岸现状岸顶最小距离分别为30.16米和24.71米,导线最低点高程为28.71米。 

3.跨越滩地挡潮埝 

工程新建T106和T107杆塔,于滩地挡潮埝迎水侧坡脚下游11米处与挡潮埝平行布置,档距543米。T106和T107杆塔距挡潮埝迎水侧坡脚最小垂直距离分别为50米和65米,线路导线距挡潮埝最小水平投影距离17.61米。 

(七)跨越海堤 

工程跨越海堤位于青静黄排水渠挡潮闸下游660米,新建T112至T113杆塔一档跨越海堤,档距543米,T112和T113塔基边缘距海堤内、外堤脚垂直距离分别为177米和250米,导线距海堤现状、规划堤顶最小距离分别为19.20米和15.55米。 

上述涉河杆塔坐标位置详见下表。 

 

 

该工程跨越沙井子行洪道蓄滞洪区和兴济夹道的防洪标准采用200年一遇,跨越子牙新河、北排河、沧浪渠、子牙新河海口枢纽、青静黄排水渠河口和海堤等河渠堤防的防洪标准采用100年一遇。 

172742856421d64e.pdf


上一篇:河北省廊坊临空经济区临空路(万兴道-廊涿路)洪水影响评价
下一篇:河北省霸州市全域供水管网升级改造项目洪水影响评价

Copyright © 冀中矿建勘察设计院(天津)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
咨询客服

服务热线

022-88717376

微信二维码

扫一扫,微信咨询